為什麼我們常常都「給出痛苦」,卻想要「獲得快樂」?

by JoyLove 喬予樂

“我們無法給出自己沒有的東西”

對這句話深感認同!

從前在婚姻關係裡受挫的我,一開始不曉得是自己內在有匱乏,所以才會向伴侶一直索求,願對方能時時刻刻滿足我的期待,只是一旦有了期待,當對方無法滿足我的需求時,內心就會浮現充滿苦澀的「失落感」😔,進而轉化成「生氣憤怒」的情緒🤬,直狠狠地往對方砸去…

➡這聽起來很像你嗎?看見某件事不如「預期」,就會開始用指責、講道理、冷戰等「求生存」的應對姿態,希望對方能有所覺知、了解自己痛苦。

🧐但整件事有趣又吊詭的是:
我們為什麼要用「讓對方也感到痛苦」的方式,來獲取「我們想得到的幸福快樂」呢?

📍給出痛苦、卻想獲得愛?
因為自己沒有先給自己滿滿的愛,所以說出口的話才會帶著滿滿的刺,想要戳痛對方、進而保護自己的觀點立場,好讓自己不再受傷!

這好像是在許多關係中,不斷上演的戲碼,伴侶、親子、朋友…
現在想想,都覺得好不可思議…
我們竟能抱持這樣的信念活了三、四十年,或甚至更久…卻沒發現其中的盲點,明明想靠近對方,卻都用著充滿矛盾的方式,把對方給推得更遠!

是不是能夠,先讓自己貼近自己,問問自己:

💗為什麼我會有「不安」、「難過」的感受?
💗是小時候或曾經的類似事件,讓我產生了這樣的感受嗎?
💗我能不能夠向伴侶表達「我的感受」(我很難過、我不開心…)?
💗我是否能看見伴侶也有「他的感受」(他很焦慮、擔心、不知所措…)?
❌而不是爭執「事件的對錯」(你為什麼都不回家…你都不幫忙顧孩子…你為什麼都不體諒我…)?

✨若我們能先展開跟自己的對話,讓自己看見「情緒」,並將這樣的感受直接說給對方聽,不帶任何批判的,就單純表達難過與不安,並希望對方也能聊聊他的焦慮與擔心。

✨在「彼此的感受」之間,了解我們都是不同的個體,對事物會有「不同的觀點」,當如此一致地在「情感上」貼近對方、理解對方了,生命之間的衝突就不再是衝突,而是一起攜手往一條豐盛美好的道路前進。

你說:我們都已經分開了,那還適用嗎?
當然,在你把自己的內在安頓好後,任何時候都可以敞開心,再次去接住身邊的任何人!因為當你願意這麼做時,其實你也在對自己寬容、願意抱抱那個卡在心裡已久的內在小孩。

✨生命要能自在,唯「愛」、「理解」與「寬容」。

只是這一層又一層的冰山,真的很需要長期間的浸潤其中,才有辦法持續覺察與練習,邀請你一起學習與看見,讓生命擁有更多的可能性!

♡⋯⋯♡⋯⋯♡⋯⋯♡
​FB粉專:JoyLove療心畫室
加入FB社團:話畫療心室.一起療藝療

歡迎追蹤 IG: @joyloveus
暖陽媽JoyLove的彩色星球💫
創作陪伴|情緒覺察|藝術療癒|薩提爾溝通

#satir #arttherapy #joy #love💗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


Are you sure want to unlock this post?
Unlock left : 0
Are you sure want to cancel subscription?
-
00:00
00:00
Update Required Flash plugin
-
00:00
00:00